重慶的少數民族:土家族、苗族、回族、滿(mǎn)族、彝族、壯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納西族、羌族、仡佬族等49個(gè)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175萬(wàn)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13萬(wàn)人,其次苗族約52萬(wàn)人,主要分布在黔江區、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酉陽(yáng)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和涪陵區。少數民族人口約占全市人口的5%,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域內各少數民族仍保留著(zhù)自己的傳統習俗。土家族有擺手舞、趕年、唱儺戲、花燈,苗族有趕秋節、踩山節,此外還有羊馬節、火星節、哭嫁、跳喪等民族習俗和活動(dòng)。土家吊腳樓和苗族刺繡、蠟染獨具特色。
重慶有哪些民俗活動(dòng)?
重慶有23個(gè)民族,其中最主要的少數民族是五個(gè)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這兩個(gè)既熱情又傳統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節日。主要聚居在市東南部酉、秀、黔、彭和石柱五個(gè)自治縣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擁有非凡的天賦。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族人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祈禱、喜慶活動(dòng)。男女老少穿起節日的盛裝,跳起歡快而熱烈的擺手舞。一時(shí)間,滿(mǎn)耳喧天鼓樂(lè ),滿(mǎn)眼婆娑舞影。驍勇善戰的苗族人,則對唱歌情有獨鐘。一年一度的“趕秋”,是苗族人大展歌喉的傳統節日。青年男女還可以在“趕秋”節上,借歌聲互表衷情。
土家擺手舞
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有大型祭祀、祈禱、喜慶活動(dòng),其間要跳擺手舞。盛會(huì )時(shí),熱鬧非凡,方圓數百里的土家人,男披西蘭卡普,女著(zhù)艷麗盛裝,結隊而來(lái)。擺手堂前,張燈結彩,巫師頭戴鳳冠高帽,腰系八幅羅裙,手搖銅鈴司刀,手舞足蹈地進(jìn)行指揮。三聲炮響,鼓樂(lè )齊鳴,頓時(shí)歌聲大作,男女相攜,翩躚起舞,通宵達旦。擺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動(dòng)作有單擺、雙擺、回旋擺,表現禮節儀式,勞動(dòng)場(chǎng)景或戰斗動(dòng)作,節奏明快,舞姿優(yōu)美,原始氣息震懾人心。
苗族“趕秋”
苗家人能歌善舞,苗家的歌或高亢激昂,或清越婉轉,人不見(jiàn)面歌見(jiàn)面,人人會(huì )歌,以歌問(wèn)候,用歌敘事,憑歌寄情。歌,是苗族人寸步不離的影子,還是青年男女傳情達意、互通心聲的大媒人。婚禮時(shí),更離不了歌,主人要對客人唱謝客歌,對媒人唱謝媒歌,大家要對新婚夫婦唱祝福歌,親朋好友要相互賽歌、對歌、盤(pán)歌,連唱三天三夜。
“趕秋”是苗族人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立秋這天,山寨的苗家人,換上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涌向秋場(chǎng),場(chǎng)上鑼鼓喧天、歌聲縈繞,打秋千、上刀梯、舞獅子、玩龍燈、跳猴兒鼓舞、歌臺賽歌,熱鬧異常。青年男女利用“趕秋”物色情侶,歌郎歌娘大展歌喉。
此外,苗族的節日,還有“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過(guò)苗節”和“羊馬節”等。
苗族踩山會(huì )
萬(wàn)盛苗族踩山會(huì )又叫“踩山坪”,是最具苗文化代表性的苗族傳統節日,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初五,苗家男女老幼都要穿上節日盛裝,帶上蘆笙,聚集在山坪上,舉辦一年一度的傳統慶典活動(dòng)。踩山會(huì )上,火辣辣的苗家情歌一唱一合,一問(wèn)一答,亦莊亦諧,極富情趣。
磁器口廟會(huì )
重慶磁器口廟會(huì )是融民間藝術(shù)、宗教信仰、物資交流、文化娛樂(lè )為一體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盛會(huì )。每逢農歷初一、十五,以及釋迦牟尼出生日、觀(guān)音菩薩生日、春節、放生日等,都要舉辦廟會(huì )。
銅梁龍燈藝術(shù)節
銅梁龍燈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shù),始于名菜。既是彩扎的龍和燈,又是以龍和燈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樂(lè )、美術(shù)、手工藝品為一體的銅梁龍間綜合藝術(shù)。以“龍”為中心的大型藝術(shù)活動(dòng),每年10月在銅梁縣舉行,內容十分豐富,有“龍之魂”大型歌舞晚會(huì ),歌星笑星晚會(huì ),“龍之風(fēng)”中華龍舞表演邀請賽,“龍之本”中國龍文化與龍舞學(xué)術(shù)研討會(huì )和“龍之韻”龍文化藝術(shù)展。
大足寶頂香會(huì )
每年正月中旬至三月初前后四五十天內在大足寶頂舉行,農歷二月初一、十五、十九日上山拜佛者最多。其中十九日的觀(guān)音菩薩生辰日為香會(huì )正期,尤為熱鬧。寶頂香會(huì )雖為佛事,但現已融入旅游、娛樂(lè )、民俗、商貿等活動(dòng)。
鬼城廟會(huì )鬼城廟會(huì )
鬼城廟會(huì )鬼城廟會(huì )以名山香會(huì )民眾活動(dòng)為主要內容,廟會(huì )期間豐都街道兩旁燭燈閃爍,彩旗飄揚;名山、雙桂山彩燈如海,香煙繚繞。“以陰天子取親”、“城隍菩薩出巡”以及各種鬼城民間傳說(shuō)為內容的廣場(chǎng)舞、街頭文藝表演和舞臺演出等,各類(lèi)文化娛樂(lè )活動(dòng)使游客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