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桐梓旅游團有哪些
四渡赤水的四個渡口分別是土城、太平渡、茅臺、二郎灘。
四渡赤水之戰(zhàn),是中央紅軍在川黔滇邊地區(qū)進行的一次出色的運動戰(zhàn)。
1、一渡赤水:遵義會議后中革軍委向各軍團首長下達了《渡江作戰(zhàn)計劃》,擬定中央紅軍各部進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縱隊由宜(賓)瀘(州)間的藍田壩、大渡口、江安一線北渡長江。
2、紅軍二渡赤水:回師黔北,完全出乎蔣介石的意外。川軍3個旅慌忙由扎西附近向東追擊,黔軍3個團從遵義向婁山關、桐梓增援,第1縱隊2個師由黔西、貴陽地區(qū)向遵義疾進,企圖阻止并圍殲紅軍于婁山關或遵義以北地區(qū)。
3、紅軍三渡赤水:由遵義再進川南遵義戰(zhàn)役后,蔣介石由漢口飛抵重慶坐鎮(zhèn)指揮,并改以堡壘主義和重點進攻相結合的戰(zhàn)法,企圖南北夾擊,圍殲中央紅軍于遵義、鴨溪地區(qū)。
4、四渡赤水河:中央紅軍創(chuàng)建川黔邊根據(jù)地、川滇黔邊根據(jù)地中在赤水河流域進行的運動戰(zhàn)戰(zhàn)役。
2. 桐柏旅游團
天云”開頭的七言詩句
1、天云慘慘秋陰薄,臥聽北風鳴屋角。——出自歐陽修《新霜二首》
2、那知萬里一樽酒,天云落日聊春容。——出自李彌遜《送鄒德久還鄉(xiāng)在福唐作》
3、天云晚晴深似綺,禾稻日藏濃如煙。——出自釋正覺《治涂田》
4、天云如燒人如炙,天地爐中更何適。——出自唐·貫休《苦熱寄赤松道者》
“天云”結尾的七言詩句
1、不聽晚風江上笛,一聲吹破碧天云。——出自釋智愚《曾禪人唯之》
2、魚龍吞吐四海水,鸞鶴歌嘯三天云。——出自宋·白玉蟾《鳳凰臺》
3、語斷頻伽天正曉,送風吹散滿天云。——出自劉學箕《聞寺中曉鼓》
4、醉袖舞低千嶂月,清歌遏住九天云。——出自宋·白玉蟾《對月六首》
5、爽氣收回騎月雨,快風散盡滿天云。——出自南宋·陸游《村社禱晴有應》
6、旱魃正須三尺雨,飛廉旋布四天云。——出自王之道《追和東坡老昌言喜雨呈同官》
7、惆悵故山歸未得,酒狂叫斷暮天云。——出自唐·司空圖《狂題二首》
8、四山收盡一天云,水色天光冷照人。——出自曹勛《聚景園看荷花》
9、玉磬敲時清夜分,老龍吟斷碧天云。——出自唐·施肩吾《安吉天寧寺聞磬》
10、初訪西城禮少君,獨行深入洞天云。——出自唐·陳羽《游洞靈觀》
11、春風吹起洞天云,落梅點破蒼苔綠。——出自釋梵琮《偈頌九十三首》
12、自慚無力空殷勤,扶搖孰起垂天云。——出自廖行之《和湯無邪》
13、或跣巨足垂天云,或卬短趾流沙潯。——出自樂雷發(fā)《九疑紫霞洞歌》
14、宿霧釀成三日雨,曉風鏖退一天云。——出自徐似道《妙嚴禪寺》
15、江上今朝話離別,西風吹起楚天云。——出自廖行之《送鮑判官解官歸浙西》
16、飛趁崑侖山上去,須臾化作一天云。——出自宋·白玉蟾《華陽吟三十首》
17、樓臺重疊滿天云,殷殷鳴鼉世上聞。——出自唐·薛能《吳姬十首》
18、杖頭挑起一天云,政是梅花十月春。——出自宋·白玉蟾《贈坦菴告別》
19、何處飛來松上鶴,晚風唳斷九天云。——出自宋·白玉蟾《示周道士》
20、日光烘碎一天云,散作蒙蒙霧滿村。——出自楊萬里《曉坐多稼亭》
21、飛趁崑崙山上去,須臾化作一天云。——出自宋·白玉蟾《華陽吟三十首》
22、朝含滄海滿天云,暮斷行人千里雪。——出自曾鞏《詠雪》
“天云”在中間的七言詩句
1、午天云淡日遲遲,水面長條帶影垂。——出自趙時遠《四景詩和孫僉判穎叔韻·荻塘柳影》
2、四海浪平龍睡穩(wěn),九天云凈鶴高飛。——出自釋普度《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3、莫愁風景異山河,晴天云蔭清峰晚。——出自胡宏《偶書》
4、煙戍星殘低序雁,隴天云斷送歌驪。——出自宋祁《送保定張員外》
5、飛雪暗天云拂地,新蒲出水柳映洲。——出自宋·蘇軾《和蔡準郎中見邀游西湖三首》
6、一點紅裳出翠微,秋天云靜月離離。——出自唐·佚名《田四郎求婚聯(lián)句》
7、莫上灞陵橋上望,楚天云盡蜀波來。——出自釋斯植《過故城》
8、秦嶺樹高迷隴塞,楚天云淡隔瀟湘。——出自刁衎《代意》
9、美人娟娟隔秋水,寂寞江天云霧里。——出自楊冠卿《美人隔秋水》
10、一合乾坤羅萬象,中有連天云錦帳。——出自曾豐《敬賦黃萬安肅余五云閣》
11、江館夜涼風乍起,海天云淡月初高。——出自王隨《句》
12、洞天云冷玉花發(fā),公子盡披雙錦袍。——出自唐·曹唐《小游仙詩九十八首》
13、月澗溜琴喧菌閣,雨天云葉晦璇題。——出自宋祁《題橫山寺》
14、江天云作黑山頹,上到樓頭手決開。——出自洪咨夔《敞云樓二絕》
15、綠岸波生染麴塵,碧天云細蹙魚鱗。——出自南宋·陸游《野飲》
16、山川千里玉為路,樓觀半天云滿城。——出自王之道《春雪》
17、潔志清齋仰吳穹,九天云雨正蒙蒙。——出自宋太宗《緣識》
18、慘澹天云欲雨低,秋山人靜鳥聲稀。——出自晁補之《題段吉先小景三首》
19、長天云掃碧龍鱗,黃鶴樓前白玉輪。——出自李新《龍笛》
20、閏年四月之相交,旱天云物何蕭騷。——出自賀鑄《海陵喜雨》
21、雁過江天云漠漠,龍游滄海水茫茫。——出自宋·彭秋宇《秋興》
22、寶天云淡銀河冷,浩浩波瀾豈動沙。——出自釋子淳《頌古一○一首》
23、陰風刮天云自幕,窮山十月愁搖落。——出自李新《龍興客旅效子美寓居同谷七歌》
24、行到山窮山盡處,滿天云散月華明。——出自釋慧遠《頌古十五首》
25、索性掃除元字腳,義天云凈月孤玄。——出自釋紹曇《靈叟小師悟垓侍者求語》
26、海天云氣入微茫,遙認潮頭數(shù)點檣。——出自胡仲弓《觀海》
27、飛錫五天云冉冉,泛杯南海浪悠悠。——出自釋心月《十六羅漢贊》
28、白浪粘天云覆地,津人斷渡征人喟。——出自周必大《漁父四時歌》
29、黃沙滿江日色薄,北風吹天云欲落。——出自黎廷瑞《烏沙夾阻風》
30、夜徑行招海月伴,晝榻坐與天云期。——出自王令《題滿氏申申亭》
31、卷卻水天云錦段,又開步障夾堤紅。——出自姚勉《芙蓉》
32、半夜四天云墨黑,恍疑白馬闖江來。——出自古汴高士《白馬雪濤》
33、暮天云盡遠山空,夜夜西風入漢宮。——出自釋斯植《故宮懷古》
34、風馭賓天云雨隔,孤臣忍淚肝腸痛。——出自宋·蘇軾《用前韻答西掖諸公見和》
35、誰識九重宵旰意,中天云漢望昭回。——出自范祖禹《和子開從駕朝謁景靈宮二首》
36、江天云斷漏斜暉,靡迤群山翠作圍。——出自南宋·陸游《舟中》
37、一自高唐賦成后,楚天云雨盡堪疑。——出自唐·李商隱《有感》
38、今夜碧天云腳盡,一鉤月掛幾人腸。——出自釋行機《頌古四首》
39、月離中天云逐風,雁影凄涼落照中。——出自近代·蘇曼殊《代河合母氏題《曼殊畫譜》》
40、藜羹粟飯每稱是,九天云腴詎應得。——出自毛滂《謝人分寄密云大小團》
41、莫道野人尋不見,半天云里有鐘聲。——出自唐·潘咸《送僧》
42、病起一天云意好,淺波閑讓鹿先行。——出自張閏《園步雜興》
43、雙竹軒窗聽讀書,垂天云翼要搏扶。——出自范成大《題楊子容扇》
44、如此金臺君拂袖,水天云闊去留輕。——出自曾順孫《題汪水云詩卷》
45、碧落神仙來禁闥,青天云霧隔皇州。——出自李復《寄吏部王侍郎》
46、江天云暝雨垂垂,日暮移舟口岸時。——出自王炎《湘中雜詠十絕》
47、越水浸天云腳亂,越山洗露秋骨巉。——出自錢藻《送程給事知越州》
48、鳥道極天云日近,靴城匝地市煙浮。——出自鄧深《柔遠樓》
49、急雨初過景物奇,一天云作細鱗差。——出自南宋·陸游《信筆》
50、月到中天云劃開,斷橋幻出玉樓臺。——出自南宋·文天祥《月夜》
51、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錦畫船涼。——出自范成大《州宅堂前荷花》
52、霜野草枯鷹欲下,江天云濕雁相呼。——出自南宋·陸游《郊行夜歸書觸目》
53、披衣獨上上清閣,身在半天云氣中。——出自林表民《夜登桐柏上清閣》
54、青天云破星辰明,牽牛半沒河敘白。——出自梅堯臣《涇尉徐絳於…碑陰得…字寄予及吳》
55、嘶馬蕭蕭蒼草黃,金天云物弄微涼。——出自北宋·黃庭堅《曹村道中》
56、極目諸天云一色,只無六出上寒枝。——出自李彌遜《迎仙道中二首》
57、彩鳳夜棲無影樹,曉天云綻露斜陽。——出自釋子淳《般陽老人》
58、回首半天云破處,一眉新月報黃昏。——出自李若水《次韻公實兄途中》
59、寂寞江天云霧里,何人道有少微星。——出自唐·杜甫《嚴中丞枉駕見過》
60、壺中喚天云不開,白晝?nèi)f里閑凄迷。——出自唐·李賀《開愁歌》
61、萬壑千巖一剡溪,漫天云凍雪風飛。——出自張元干《跋趙唐卿所藏訪戴圖》
62、夜半詩壇喜解圍,楚天云淡玉繩低。——出自徐文卿《廬陵劉氏以…門喚余…而起相對語》
63、百里亭長與亭短,一天云合復云開。——出自易士達《和宦叔送往臨川》
64、造化功成彰五德,洞天云散露花冠。——出自釋延壽《金雞峰》
65、楚天云凈秋雨馀,王孫招客追觀娛。——出自鄧深《游方壺》
66、羽翼摶風今是時,拂盡天云乃飛過。——出自釋重顯《贈別太臻禪者》
67、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出自宋·陳與義《襄邑道中》
68、勿指涼天云即是,且須傾盡玉西東。——出自虞儔《中秋夜微雨》
69、堯天云汰炳文章,親學嚴師款上庠。——出自范祖禹《和門下相公從駕視學》
70、吾行一百八盤上,鉆天但覺天云低。——出自丁逢《次袁尚書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韻》
71、朔風撼天云黮黮,雪花恰似楊花糝。——出自元·王冕《雪中次韻答劉提舉》
72、垂天云影暗溪橋,寺野人衡自寂寥。——出自李新《靜鄰寺》
73、后夜再三撈摝得,碧天云靜一輪高。——出自釋惟一《暫到》
74、青城丈人何處游,玄鶴唳天云一縷。——出自唐·曲龍山仙《玩月詩》
75、悵望淮山落木風,楚天云霧更重重。——出自虞儔《十一月一日早起》
76、撥斷冰弦秋滿眼,塞天云碧草茫茫。——出自元·王士熙《李宮人琵琶引》
77、不是風兮不是旛,碧天云靜月團團。——出自釋師一《頌古十八首》
78、月昏當戶樹突兀,風惡滿天云往來。——出自南宋·陸游《感憤秋夜作》
79、幾夕離魂自無寐,楚天云斷見涼蟾。——出自宋·楊億《代意二首》
80、一天云物護輕寒,陣陣清風約雨乾。——出自項安世《重陽復晴再次前韻》
81、攜來七尺霜前竹,劃斷天云不放高。——出自釋重顯《送麻居士》
82、山疊楚天云壓塞,浪遙吳苑水連空。——出自唐·溫庭筠《盤石寺留別成公》
83、萬里江山成獨立,一天云雨欲低垂。——出自趙善湘《錦繡谷亭》
84、曉天云靜冷涵霜,滿檻風清敵夜光。——出自釋重顯《因官人請陞座》
85、九天云垂海水立,驕陽化為雨三日。——出自于石《祈雨》
3. 桐梓旅游團有哪些景點
遵義旅游區(qū)是大西南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區(qū)的重點景區(qū),也是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熱點中生態(tài)旅游的理想之地。初步統(tǒng)計,遵義市共有自然生態(tài),人文景觀和社會資源3個大類、40個品種、100多個景區(qū)(點),其中,有國家級資源14處、省級資源75處。遵義山川秀麗,風光獨特,尤以山、水、林、洞為主要特色。
截至2016年,遵義市有世界自然遺產(chǎn)1個(赤水丹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1個(赤水風景名勝區(qū))、省級6個(習水、婁山關、綏陽寬闊水、仁懷茅臺、余慶大烏江、湄潭湄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3個(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習水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森林公園4個(九道水國家森林公園、竹海國家森林公園、燕子巖國家森林公園、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省級4個(習水飛鴿、中國杉王、遵義婁山關、大板水);國家級地質公園1個(雙河溶洞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1個(遵義會議會址旅游景區(qū)、赤水大瀑布景區(qū)、燕子巖國家森林公園、水上大天門旅游景區(qū)、四渡赤水紀念館、中國丹霞谷旅游風景區(qū)、匯川區(qū)婁山關景區(qū)、湄潭天下第一壺茶文化旅游景區(qū)、赤水竹海旅游景區(qū)、余慶飛龍寨景區(qū)、赤水市佛光巖景區(qū)、鳳岡茶海之心景區(qū)、仁懷市中國酒文化城、湄潭茶海生態(tài)園景區(qū)、務川仡佬文化旅游景區(qū)、赤水四洞溝旅游景區(qū)、綏陽雙河洞旅游景區(qū)、仁懷茅臺酒鎮(zhèn)、桐梓杉坪旅游景區(qū)、匯川海龍屯旅游景區(qū)、綏陽紅果樹旅游景區(qū))。
紅色之旅景觀有:遵義會議會址、婁山關紅軍戰(zhàn)斗紀念碑、四渡赤水紀念館、遵義紅軍烈士陵園、紅軍街、紅軍遵義總政治部舊址、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茍壩會議會址、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舊址、遵義會議陳列館,婁山關摩崖石刻等。
自然之旅景觀有:中國侏羅紀公園,綏陽九道門,栗元草場旅游度假區(qū),寬闊水自然保護區(qū),習水長嵌溝景區(qū),紅石野谷(楊家?guī)r)景區(qū),五柱峰景區(qū),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余慶飛龍湖,雙河溶洞國家級地質公園,三岔河旅游度假區(qū),赤水十丈洞景區(qū),云門囤旅游度假區(qū),遵義三閣公園,遵義楓香溫泉,鳳凰山森林公園等。
名勝古跡有:赤水古城、瑪瑙山軍事營盤、湘山寺、桃溪寺、海龍屯軍事遺址、丙安古鎮(zhèn)、楊粲墓、金鼎山等。
茶鄉(xiāng)之旅景觀有:
茶海之心景區(qū),是中國西部茶海,茶林相間的茶海之心景區(qū),茶海之心紫薇堂茶莊等自然風光。
湄潭,位于于遵義東南側,距遵義70余公里,是中國名茶之鄉(xiāng),處云貴高原,居大婁山脈南麓,烏江北岸。
4. 桐梓旅游團價格查詢
桐梓縣十大特產(chǎn)
1.桐梓黃牛 地理標志產(chǎn)品
桐梓黃牛,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特產(chǎn),全國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黃牛是中國固有的普通牛種。黃牛被毛以黃色為最多,品種可能因此而得名、但也有紅棕色和黑色等。頭部略粗重,角形不一,角根圓形。體質粗壯,結構緊湊,肌肉發(fā)達,四肢強健,蹄質堅實。其在中國的飼養(yǎng)頭數(shù)在大家畜中或牛類中均居首位,飼養(yǎng)地區(qū)幾乎遍布全國。在農(nóng)區(qū)……
2.桐梓蜂蜜 地理標志產(chǎn)品
近年來,貴州省桐梓縣養(yǎng)蜂業(yè)得到快速發(fā)展;養(yǎng)蜂以不占耕地,不與農(nóng)業(yè)爭水爭肥,不受地域影響,節(jié)省勞力和生產(chǎn)成本低為發(fā)展農(nóng)村經(jīng)濟作出新貢獻,已成為該縣農(nóng)村部分農(nóng)戶脫貧致富的有效方式。桐梓縣植被覆蓋廣闊,蜜粉源植物豐富,一年四季均有花開,可充分利用這種自然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養(yǎng)蜂。桐梓現(xiàn)有蜜蜂12800箱(桶或群)……
3.桐梓方竹筍 地理標志產(chǎn)品
2004年12月22日,從國家林業(yè)局傳來消息:全國公布的第三批中國名特優(yōu)經(jīng)濟林之鄉(xiāng)名單中,貴州省的桐梓縣被授予“中國方竹筍之鄉(xiāng)”榮譽稱號。金佛山方竹簡稱方竹,屬于竹亞科寒竹屬,特產(chǎn)中國西南地區(qū)的貴州、重慶和云南3省市,主要分布在大婁山地區(qū)。而桐梓縣地屬大婁山中段,是方竹自然分布的中心地帶。早在清末,……
4.桐梓魔芋 地理標志產(chǎn)品
一.產(chǎn)品介紹桐梓魔芋是遵義桐梓地區(qū)特產(chǎn),為全國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產(chǎn)品,也是遵義著名的農(nóng)產(chǎn)品特產(chǎn)。桐梓魔芋保護范圍屬中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性氣候區(qū),水熱同季,雨量充沛,干、濕季明顯,無霜期長(280d)。初夏多雨、盛夏多旱、熱而不酷、冬無嚴寒、多云寡照,垂直地域分布差異大,立體氣候顯著。年均溫15.5℃,最……
5.桐梓大蕓豆
大蕓豆大蕓豆產(chǎn)于桐梓縣箐壩大山,分布在海拔1350-1500米地帶,這里地處原始林區(qū)外沿,氣候溫涼,土質肥力中等,適宜大蕓豆的生長。箐壩種植大蕓豆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為遵義地區(qū)的特產(chǎn),1957年曾參加全國農(nóng)業(yè)展覽,遠銷海外。大蕓豆分白色和雜色兩種,白色蕓豆光潤潔白如玉,雜色蕓豆為紫紅、黑色相間。大蕓豆……
6.太白李子
太白李子太白李子:新站李子成熟時,個大、色鮮、味甜,入口離核,嚼之無渣。“一經(jīng)濃芳萬蕊攢,風吹雨打未摧殘,憐君盡向高枝發(fā),應為行為要整冠。”新站李子不僅與大詩人結緣,而且與詩連姻。夜郎人好客更是豁達大度,君到夜郎旅游,路過李樹下,不必避整冠之謙。好客的主人定會端出鮮嫩嫩的太白李子讓你吃個夠,直至品嘗……
7.刺梨
刺梨,屬薔該科薔該屬植物,野生于貴州境內(nèi)的有普通刺梨和“搭鉤刺梨”(即無籽刺梨)兩個種,普通刺梨種中又有兩個變種,一為“光皮刺梨’,一為“送春歸”。 刺梨為野生小灌本,四至六月開粉紅色、紅或深紅色的花,夏花秋實。果實多為扁圓球形,橫徑一般為2-4厘米,8-9月果實成熟,黃色,有時帶紅暈。果肉脆,成熟……
8.桐梓腐乳
桐梓腐乳桐梓腐乳,桐梓人俗稱霉豆腐、紅灰毛兒。原為農(nóng)家以豆腐自然發(fā)酵成熟,拌以辣椒面,香椒粉,甜酒液腌制而成。霉豆腐為傳統(tǒng)佐食佳品,貧富咸宜。經(jīng)省有關部門鑒定,桐梓腐乳符合國家SB76—80質量標準,細菌檢測達標。桐梓腐乳塊形均勻,色澤光澤,味道芳香,咸淡適口,有“白方”、“辣方”兩類品種。桐梓腐乳……
9.全鍋羊肉湯
全鍋羊肉湯全鍋羊肉湯:選肥羊宰殺燙皮,取內(nèi)臟洗凈,武火煮熟,撈起將其切成均勻薄片,拌酒加油和佐料爆炒,然后將原湯全部倒入鍋中,加山萘、八角、茴香、陳皮等香料,用文火燜至羊肉棧軟,再加花椒、胡椒粉、姜、蔥、芫荽等佐料即成。全鍋羊肉味鮮而無膻味,味美難以言傳。
10.仙人山云霧茶
仙人山云霧茶是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仙人山的特產(chǎn)。仙人山云霧茶具有細嫩、優(yōu)質、勻稱、深綠光潤、香高氣長、湯色黃綠、清亮、滋味鮮爽、濃厚之特色。仙人山云霧茶,選自桐梓縣大婁山主峰仙人山所產(chǎn)之茶樹,清明前鮮嫩芽葉,經(jīng)傳統(tǒng)工藝精工制作而成,主要產(chǎn)品有“仙人芽尖”、“仙人翠片”以及系列炒青綠茶。
5. 桐梓哪里可以跟團去旅游
當年,紅軍突破烏江的戰(zhàn)斗,是從江界河渡口、龍溪回龍場渡口和巖坑渡口3個地方同時打響的,3個地方的強渡都取得了成功。其中,最先突破也最著名的當數(shù)江界河渡口的戰(zhàn)斗。江界河也是烏江天險最險要處。
1934年12月31日紅3軍團紅2師紅4團接到搶渡烏江的軍令后,立即出發(fā),經(jīng)過半天的急行軍,部隊到達了烏江南邊100多里的猴場。
當晚,部隊在烏江邊上迎新守歲。當?shù)厝罕娬f,渡烏江必須具備3個條件,即:
第一、 要有大木船;
第二、 必須是大晴天;
第三、 要有熟悉烏江水性的好船夫。
可是,紅2軍紅4團來到渡口時,渡船都被國民黨反動派燒毀,上面的條件都不具備。而且烏江兩岸都是懸崖陡壁。烏江南岸要下10華里陡峭的石山才能到達江邊,北岸又要翻越10里的敵石荒山方能接上通往遵義、桐梓的大道。烏江正是在墨烏色的峽壁間流過。此段的江面倒不算寬,只有250米左右,可是流速卻每秒達1.8米。整個烏江像一條烏青色的蛟龍向東北奔騰;無論投下一片什么東西,轉眼就沖得無影無蹤了。
紅四團于第二天開始先后兩次試渡,第二次劃著竹筏。1935年1月2日,強渡烏江的大隊竹筏接近岸邊時,早已守候在敵人工事下的六位勇士從敵人鼻子底下出奇不意地躍出來。團首長迅速組織1營過江,神速地占領了高地。3營這時在江邊焦急地等待過江工具——竹筏。在趙章成炮兵連炮火的有效打擊下消滅了向我灘頭部隊沖擊的敵軍,灘頭部隊乘勢發(fā)起猛烈的進攻。早已等候在江邊的3營和其它兄弟部隊乘勝踏著工兵營用竹筏子和門板架起來的浮橋,沖過了烏江。紅4團過江了。
與此同時,紅1師第1團在龍溪回龍場渡口和紅3軍團紅5師第13團在巖坑渡口組織的強渡,稍晚半天,也成功了。
工兵營迅速架起了兩座浮橋,紅1軍團踏著浮橋浩浩蕩蕩跨過了烏江。中央機關也踏著浮橋過江了。
敵人號稱固若金湯的烏江天險,終于被紅軍突破。
在這次強渡戰(zhàn)斗中,最先打過去的22位勇士,被稱為紅色英雄。22位英雄之首——紅4團3連連長毛振華獲得了紅星獎章。
解放后,當年紅軍突破烏江的戰(zhàn)斗故事,被拍成電影搬上了銀幕。這確是一個聲東擊西、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強攻加智取的典型戰(zhàn)例。
6. 桐梓旅游團有哪些地方
四渡赤水當然發(fā)生在赤水河上。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赤水河。
赤水河簡稱赤水,是長江上游支流,因水色發(fā)黃而得名,它流淌在四川、貴州和云南三省的邊界地帶,在四川合江匯入長江,全長千里,中下游曾是川鹽入黔的重要通道。
1935年初,紅軍占領遵義并召開著名的遵義會議后,制定了《渡江作戰(zhàn)計劃》,初步擬定中央紅軍各部從遵義西進到貴州的赤水、土城一帶后,再進入四川,從四川宜賓和瀘州之間北渡長江。
但是,由于土城戰(zhàn)役的失利,此計劃已無法實施,紅軍遂實行了向西渡過赤水。這就是一渡赤水,這一次是從貴州的土城和猿猴(今名元厚)抵達對岸的四川古藺。
紅軍渡過赤水進入古藺后,兵分兩路,穿插到扎西地區(qū)并集結完畢,此時,川、滇軍隊正合圍而來。于是,紅軍二渡赤水。這一次,是從古藺的太平渡和二郎灘過河進入貴州。
進入貴州后,紅軍向桐梓地區(qū)急行,并攻下桐梓,婁山關和遵義。但是,由于攻打魯班場失利, 紅軍又一次西渡赤水,這就是三渡赤水。這一次,是從貴州的茅臺渡河,進入古藺。
由于國軍再次向川南集結而來,紅軍實行了四渡赤水。這一次,是從四川古藺的二郎灘和太平渡過河,東渡進入貴 州,并進至烏江一帶,又派小股軍隊佯攻貴陽,使得國軍回救,主力部隊卻就此跳出了國軍的包圍圈,乘虛進入云南。
綜上,四渡赤水的具體位置包括:土城、猿猴、太平渡、二郎灘、茅臺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