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傳統民俗節慶傳統節慶:農歷春節、元宵節(農歷1月15日)、清明節(4月5日)、端午節(農歷5月5日)、中元節(農歷7月15日)、中秋節(農歷8月15日)。傳統民俗:三峽清水祖師祭(臺北)、平溪天燈(臺北)、新埔義民節(新竹)、新竹城隍祭(新竹)、大甲媽祖進(jìn)香(臺中)、北港媽祖遶境(云林)、鹽水蜂炮(臺南)、鹿耳門(mén)天后宮文化季(臺南)、南鯤鯓王爺祭(臺南)、東港王船祭(屏東)、頭城搶孤(宜蘭)、炸寒單爺(臺東)。原住民民俗:阿美族豐年祭(花蓮)、卑南族跨年祭(臺東)、排灣族竹竿祭(臺東)、達悟族飛魚(yú)祭(臺東蘭嶼)、布農族打耳祭(南投/臺東)、阿里山鄒族戰祭(嘉義)、賽夏族矮靈祭(新竹/苗栗)、魯凱族豐年祭(屏東)、泰雅族文化祭(南投)、平埔族夜祭(臺南)。祝你好運!!!
臺灣島上住的都是什么人?
臺灣這個(gè)寶島上,住了2356萬(wàn)人!
寶島有52萬(wàn)非華人(外籍配偶),約占了2.2%的全臺人口,另有58萬(wàn)的原住民,約占2.37%,其他的95.43%是非原住民的漢人(原住民也該算是97.8%華人)!外籍里,印尼最多,約有22萬(wàn)人,很多都是來(lái)臺的移工,越南居次,有16.5萬(wàn)人。網(wǎng)絡(luò )上罵的”臺灣日本人”,其實(shí)只有一萬(wàn)兩千人。
如果再細分,臺灣住民第一大族群是閩南人(或比較準確的用語(yǔ)是說(shuō)河洛話(huà)的人),大約占全人口的65%,第二大族群是客家人(客委會(huì )統計,自己認同是客家人),占總人口的18-19%,第三大族群是所謂的”外省人”(指1949年前后從大陸來(lái)臺的這一批與后代,但在2017年,這個(gè)區分已經(jīng)比較困難了,因為,除了都是臺灣出生或是族裔混和了),在以前的數據中外省人大約占10-12%。
如果按性別分:寶島上男性人口11,719,270人,占49.78%,女性人口11,852,246人占50.22%。女性略多馀男性。
如果按照年齡分:
0-14歲:13.16%(男性1,613,074;女性1,486,607)合計:3,099,681人
15-64歲:73.11%(男性8,616,384;女性8,610,173)合計:17,226,557人
65歲以上:13.73%(男性1,488,157;女性1,747,923)合計:3,236,080人
人口的分布中,至2017年7月底,臺灣6個(gè)直轄市,人口數最多為新北市398萬(wàn)4051人,是全臺第一大城市,臺中市277萬(wàn)8182人首度超過(guò)高雄市,成為全臺人口第二大,高雄市277萬(wàn)7873人跌落第三、臺北268萬(wàn)7629人、桃園市217萬(wàn)1127人、臺南市188萬(wàn)6267人。全臺人口則有69%集中于六都。
在政治光譜上,寶島上的人是怎么想的呢?
長(cháng)期在臺灣做調查的《遠見(jiàn)》雜志,在2017年3月公布最新的數字,贊成統一的有9.3%,認為應該先維持現狀再看的有34.1%,贊成永遠維持現狀有則有20.2%,贊成獨立的有23.4%。
臺灣官方的陸委會(huì )2017年1月的民調結也相近。數據為:支持立即統一的有3.4%,支持先維持現狀未來(lái)再統一的有9.1%,暫時(shí)維持現狀以后再說(shuō)的有33.0%,永遠維持現狀的有25.6%,先維持現狀未來(lái)再獨立的有16.1%,立即獨立的有5.6%,剩下不知道的占7.2%。如果把所有支持維持現狀的民眾加在一起(即最廣義的維持現狀),達到83.8%,支持獨立(立即獨立與先維持現狀未來(lái)獨立)的加起來(lái)21.7%,支持統一的相加是12.5%。
所以,臺灣真正支持獨立的占比,大約就在21-23%,之間,大約比支持統一的12.5%多近一倍。雖然民進(jìn)黨在2016年的選舉中,拿下超過(guò)56%的選票,但并不能與21.7%的支持獨立畫(huà)上等號的,其中投蔡的35%選票,其實(shí)表達的是對馬政府與國民黨執政的不滿(mǎn)。
附注:小編只是負責任的把寶島臺灣的真實(shí)數據顯示出來(lái),要罵臺獨的請別殃及小編,以及另外3/4并不支持臺獨的臺灣住民,是否該承擔來(lái)自堅持和平統一的崛起大國針對只有不到1/4的支持臺獨者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