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fēng)淳樸,具有遠古色調,感情熱烈豪放。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東亞地區的一個(gè)傳統游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shí)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布,鄂溫克族和土族也有時(shí)被認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gè)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guò)著(zhù)“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盡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代社會(huì )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志。蒙古族在科學(xué)文化事業(yè)上比較發(fā)達,而且音樂(lè )、舞蹈也在藝術(shù)上居于相對顯赫的地位
(1)飲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主要生產(chǎn)方式。以奶和肉類(lèi)食品為主,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肴。遼寧遼西的蒙古族比較早地從事農耕生產(chǎn),所以在飲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傳統食俗,還有一些東蒙地區獨特的美食。如全羊湯、“手把羊肉”、蒙族餡餅、喇嘛糕等。
所謂的全羊湯,就是將新鮮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腸等下水,切成條狀,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種佐料食用。味道鮮美可口,頗受人們的喜愛(ài)。全羊湯原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飲食,現在已成為遼西阜新地區待客的一種美食,尤其是在農歷“立秋”這天,人們大都會(huì )食用,俗稱(chēng)“搶秋膘”。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須選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剝皮入鍋,放入佐料,進(jìn)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