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燈節
在泰國的傳統節日中,每年的11月份都要舉行“水燈節”,這是一個(gè)充分體現泰國青年男女旖旎戀情的節日。
因為每逢水燈節的夜晚,無(wú)論是城市或在鄉鎮,只要是瀕臨河港或湖邊的地方,水面上都會(huì )飄滿(mǎn)水燈,閃亮著(zhù)一片燭光,輝映著(zhù)青年男女們雙雙的幸福靚影,而一片花香和輕快抑揚的“放水燈”歌聲中,構成一個(gè)歡樂(lè )的水燈節之夜。
2、三寶佛節
泰國三大佛教節日之一。每年泰歷八月十五日,即泰國守夏節前一日,為“阿莎叻哈普差節”。“阿莎叻哈普差”來(lái)自巴利文,意為“八月供養”之意。
泰國華人稱(chēng)該節日為“三寶節”,因這一天是佛祖成道后首次講道的日子;有了第一個(gè)佛門(mén)弟子的日子;世上出現了第一個(gè)和尚的日子;也是佛教“三寶”(佛、法僧)都齊備的日子。原先該節日不做儀式,1961年泰國僧伽(僧團)作出決定,要求佛教徒做儀式,并經(jīng)政府得國王的同意定為佛教的重要節日。
3、九皇齋節
九皇齋節是泰國傳統節日之一。在普吉島上每年九、十月舉行,一連慶祝九天。普吉島是泰國南部的一府,市區居民大多是福建后裔。
起源于十九世紀的福建閩南移民,一直流傳至今,九皇齋節不再是專(zhuān)屬漢人移民的節日,越來(lái)越多泰國人,也相信吃齋對身體是有益處的(小乘佛教不吃齋),在九皇齋節這段時(shí)間,也跟隨漢人的道教信仰,一起吃齋拜拜,這個(gè)文化也擴及至全泰國,一起歡度九皇齋節。
那幾天,寺廟中會(huì )舉行儀式及游行活動(dòng),以彰顯奉行禁欲主義及苦行主義者的功績(jì)。
4、抬母貓求雨
抬母貓求雨儀式是泰國中部和東北部的一種儀式。如果到了農耕季節還遲遲不下雨的話(huà),會(huì )使得水稻、果園的植物脫水并減少產(chǎn)量。因此農民們就會(huì )舉行抬母貓求雨儀式,因為大家都堅信舉行儀式之后要不了多久,就會(huì )下雨。
5、抱佛潛水
抱佛潛水是碧差汶府的習俗。當地人信奉該府的守護神――??????????????????由于佛像從寺里消失了兩次,所以才有抱佛像潛柚木河的習俗,第一年在宮島潛水,第二次在????????????????潛水,并流傳至今。潛水過(guò)后,碧差汶人就會(huì )紛紛跳入水中洗澡,或打水喝,因為他們覺(jué)得這樣的水是神圣的。接下來(lái)就是賽船。這是碧差汶府一年一度的活動(dò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