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guò)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于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后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肴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一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來(lái)自:
苗族的春節習俗是什么?????
苗族在我國分布地區很廣,他們的年節,稱(chēng)“冷釀廖”。沒(méi)有統一的日期,一般在秋叫后。按當地的傳統習俗,選擇在農歷九月、十月或十一月份。 貴州省的苗族,在節日期間有舞獅子的活動(dòng)。在鑼鼓聲中,一個(gè)手拿繡球的武士引出了一頭紋彩斑斕的“雄獅”,后過(guò)跟著(zhù)一個(gè)笑咪咪的“大頭佛”。“大頭佛”一步一搖,滑稽可笑。苗族舞獅子最精彩的又要數爬桌子表演:聲地中央直疊起十二張高飯桌,總高度在十米以上。獅子在武旦龔測夾爻蝗詫偉超連士的逗引下,從下面的一張桌子鉆過(guò)去,再翻上一張張桌子......一直爬到最高點(diǎn),武士一個(gè)斤頭翻落到地,獅子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踩
苗族的傳統節日是怎嗎過(guò)
苗族的傳統節日習俗:苗族信仰萬(wàn)物有靈或多鬼神,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認為神靈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無(wú)論消災除病或求子求財等都祈求神靈與祖先保佑。祈求消災除邪時(shí),由巫師驅鬼。祭神祭祖活動(dòng)極為隆重,黔東南的“吃牯臟”(鼓社)、黔西北的“吃牛”、湘西的“還儺愿”、“椎牛”、“吃豬”以及“趕鬼”、“吃鬼”、“祭鬼”等活動(dòng),耗費很大。此外,對自然物(大樹(shù)、怪石)或人造物(水井、板凳)的崇拜和祭獻,以酒、肉、魚(yú)、雞、鴨、糯米等作祭品。云南、貴州、四川等地少數民族群眾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