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時(shí)間排序,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
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社日節(二月二)、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后)、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七月半(農歷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yáng)節(農歷九月九)、冬至節(公歷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在二十四節氣中,也有很多節氣變成了傳統節日,比如清明、冬至等,它們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diǎn),也成為大眾傳統節日。此外,中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zhù)自己的傳統節日,比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huì )、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中國的所有傳統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gè)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guò)程,是一個(gè)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cháng)期積淀凝聚的過(guò)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wú)一不是從遠古發(fā)展過(guò)來(lái)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fēng)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huì )生活的精彩畫(huà)面。目前,國家法定休假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個(gè)。
? 春節 ( 農歷正月初一 ) ? 元宵節 ( 農歷正月十五 ) ? 頭牙 ( 農歷二月初二 ) ? 寒食節 ( 清明節前一天 ) ? 清明節 ( 節氣清明 ) ? 端午節 ( 農歷五月初五 ) ? 七夕 ( 農歷七月初七 ) ? 中元節 ( 農歷七月十五 ) ? 中秋節 ( 農歷八月十五 ) ? 重陽(yáng)節 ( 農歷九月九 ) ? 冬至 ( 節氣冬至 ) ? 臘八節 ( 農歷臘月初八 ) ? 尾牙 ( 農歷臘月十六 ) ? 祭灶 ( 農歷臘月廿四 ) ? 除夕 ( 農歷十二月卅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