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把老虎嘴里含的東西稱(chēng)為——吞口,又有獸牌、虎頭牌、天口、噴口等名稱(chēng),被認為是辟邪的物品。
在漢朝時(shí)期,民間就有懸掛吞口驅辟邪祟的習俗。少數民族懸掛吞口的習俗就早于漢朝,但從吞口的造型和使用的習俗看,應該與歷史上漢文化的移入有關(guān),是外來(lái)文化與當地傳統宗教文化相結合的產(chǎn)物。目前少數民族吞口主要流布于我國西南地區的白、彝、瑤、布依、水等少數民族中,但閩南和臺灣高山族也有這種習俗。
云南少數民族的吞口形制多樣,最具民族特色。“五虎吞口”為一個(gè)大虎頭口咬的劍柄頭均雕成虎頭形狀,并有在虎年、虎月、虎日、虎時(shí)畫(huà)吞口,虎日掛吞口的習俗,是一種崇拜。
還有少數民掛吞口的習俗,是按形貌和功能的不同分為猩猩必煞、兇神惡煞、雙劍霧煞、兇神八煞、送子吞口等幾種。猩猩必煞具有吞巖石、洞穴、隱路的功能;兇神惡煞能保家運大成,做事通順,六畜興旺,消災免難;凡屋臨陰風(fēng),坐向朝山的則掛雙劍霧煞;家境不順,是非不斷,牲畜頻死的掛兇神八煞;不生育的掛送子吞口。這都是老虎嘴里含什么都有代表意義,這對少數民族來(lái)說(shuō)是一種崇拜和祈愿。
還有一種獅咬劍又叫“瑞獅咬劍”。古代時(shí),人們經(jīng)常把兇猛的野獸刻在木牌子上也抵擋煞氣,因為獅子是吉祥的瑞獸,因此獸牌大多刻著(zhù)獅子咬著(zhù)一支劍的圖案,叫做“獅咬劍”。獅咬劍上面有八卦太極圖或獅頭含劍的圖樣,往往能擋住各種的形煞,只要在正對煞氣的地方掛上咬劍獅,就能以煞制煞,防止厄事再度發(fā)生。
獅咬劍有兩種用途:
一是鎮宅之寶,用來(lái)?yè)趸馍窔猓⒖杀傩版傉嵘艺瑲鈩?。
二是化解煞氣:一般“獅咬劍”適合化解“槍煞”,“剪刀煞”,“開(kāi)口煞”,“尖角煞”,“獸頭煞”等。
雖然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吞口盡管形成了本民族的特色,但仍保存了虎頭造型,形象兇猛猙獰,張牙吐舌,巨口暴眼,口中含劍,舌書(shū)“泰山石敢當”等咒文,以及眼、口不鏤空等各民族吞口所共有的特征,并一直作為重要的鎮宅手段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