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是白民族內部唯一共同的節日。見(jiàn)于白族民家,拉瑪和勒墨三大民系內。是白族全年節日中除去漢源節日外最正式最隆重的本土節日,在白族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相比之下,官方認可的白族民族節”三月街“僅僅流行于泛洱海區域的南大理一帶(參見(jiàn):南北大理),其影響和重要性遠不及火把節。火把節被簡(jiǎn)單地認定為彝族民族節也因此導致白族民間的很多怨言和不理解。
白族的風(fēng)俗習慣是什么,30字簡(jiǎn)要介紹
平壩地區白族人食稻米、小麥,山區的則以玉米、蕎子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魚(yú)、油雞棕、豬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種別具風(fēng)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將豬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絲,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還喜喝烤茶。
白族的風(fēng)土人情和民族習慣
白族基本上實(shí)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兒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從幼子居住。在地主階級中,有少數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有女無(wú)兒的可以招贅,無(wú)兒無(wú)女的也可以抱養同族弟兄的子女(過(guò)繼)或養子。贅婿和養子要改名換姓,才能取得財產(chǎn)繼承權。 白族在元代以前全民信仰佛教密宗,受此影響白族地區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內地漢族和漢文化的影響而改為土葬。喪葬儀式一般比較隆重。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是白族人最隆重的節日是不是
白族最重要的節日還是春節
白族傳統節日
火把節搶升斗
三月街,又名“觀(guān)音市”,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佳期。農歷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diǎn)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dòng)色彩,后來(lái)逐漸變?yōu)橐粋€(gè)盛大的物資交流會(huì )。
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舉行。
繞三靈,農歷四月下旬,為期三四天。
石寶山歌會(huì ),農歷七月末的在石寶山石鐘寺舉行三天;
劍川騾馬會(huì )
本主節
蝴蝶會(huì )
火把節
茈碧湖歌會(huì )
海西海歌會(huì )
朝雞節,農歷一月初一至十五在賓川雞足山舉行;
耍海會(huì ),農歷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舉行;
葛根會(huì ),農歷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內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