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如下:
1、阿昌族: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五日、會(huì )街節農歷九月初十、潑水節農歷二月二十九日、撒神農歷七月初一、嘗新節農歷八月十五日。
2、布依族:六月六農歷六月初六、三月三農歷三月初三、四月八農歷四月初八。
3、布朗族:開(kāi)門(mén)節傣歷十二月十五日、關(guān)門(mén)節傣歷九月十五日、潑火節農歷二月十九日。
4、白族:三月街農歷三月十五日、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漁潭會(huì )農歷八月十五日、保安族、圣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開(kāi)齋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5、朝鮮族:元日農歷正月初一、上元節農歷正月初五、寒食節農歷四月初五、端午農歷五月初五。
6、赫哲族:赫哲年農歷正月初一。
7、回族:圣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開(kāi)齋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8、基諾族:打鐵節農歷一月、火把節農歷六月。
9、京族:哈節農歷六月初十。
10、德昂族:潑水節農歷四月十五日。
節日簡(jiǎn)介:
這些與自然界季節更迭、祈求豐收、崇敬英雄、談情說(shuō)愛(ài)、傳統習俗、宗教信仰等有密切關(guān)系的節日,是民族歷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動(dòng)展示。
盡管各民族的節日在日期、內容、意義、過(guò)節方式等方面千差萬(wàn)別,但它們都有穩定性、群眾性、民族性和傳承性的共同特點(diǎn)。不少民族節日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有的甚至經(jīng)歷了上千年的歲月,成為深深植根大地上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需要進(jìn)一步挖掘的文化寶庫。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民族節日